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通知公告»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认证应知应会(三)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认证应知应会(三)

说 明

2017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正式启动了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这是教育部在新时期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是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和定位,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是对我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一次全面检阅,是对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办学实力的一次严峻考验,评估结果将关系到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为此,特编印《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认证应知应会手册》,介绍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知识等内容。希望每一位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提高认识,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院认证工作中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工作。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与标准

(二)

11.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的?

以产出为导向,就是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师范毕业生“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而非仅仅是“教师教了什么”。要求专业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配置足够的软硬件资源,要求每个教师明确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责任,最终通过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保证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达成。

12.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持续改进的?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要求专业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认证标准指标内容贯穿了质量持续改进理念,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人才培养工作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一方面,设置了独立的“质量保障”指标,从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对“评价培养目标是否达成以及持续改进”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设置“评价”二级指标,在“师资队伍”部分设置“持续发展”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有的各种机制、制度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执行、跟踪、评价与改进。

13. 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其所培养的师范毕业生能够持续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成为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

认证标准在“质量保障”指标项中,专门设有“外部评价”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它是师范类专业收集信息,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必要渠道,也是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方面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基础。

14.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举证式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主要是通过参评专业的“说”、“做”、“证”三个环节,来查证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是否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并给出认证结论。

所谓“说”,即“自己是怎么说的”,参评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

“做”即“自己是怎么做的”,参评专业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形成性评价的措施与做法。

“证”即“证明自己所说和所做的”,参评专业要为证明自身达到标准要求,逐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因此,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的“说”、“做”、“证” 必须达成一致。

15. 第二级认证考查具体包括哪些指标?

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8个一级指标和39个二级指标。

16.认证考查的“五个度”具体指什么?

(1)培养效果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2)专业定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3)师资及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

(4)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5)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17.师范类专业认证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提出了哪些要求?

培养目标的内容包括服务面向、服务定位和人才规格等内容。要对师范生毕业5年左右的具体能力和表现有清晰的表述,反映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要求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18. 什么是“一践行三学会”?

“一践行三学会”指“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19. 认证对师范生的毕业要求有哪些?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二级)毕业要求包括八个方面: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

20. 认证对教师有哪些新的要求?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项系统性、根本性的师范人才培养改革工程。对于担任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新的要求主要有:

(1)参与和熟悉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熟知专业毕业要求。

(2)基于毕业要求,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结构,掌握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3)根据毕业要求设定自己所承担课程的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4)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

(5)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针对课程目标的课程考核方式。

(6)在教学实施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指向课程目标的达成。

(7)有具体可行的、基于课程评价的课程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

21. 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生发展应关注哪些内容?

生源质量、学生需求、成长指导、学业监测、就业质量、社会声誉和持续支持。


22.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监测的5个维度17个指标(二级标准要求)?

image.png

image.png